2020年12月2日下午,德语系在外语学院333报告厅举行了主题为“德国浪漫主义经典重读——《卢清德》”的校庆报告会。这是继11月4日“咏物之物:诗的形式与内涵”的学术报告之后,德语系在本学期举办的第二场校庆报告。本次报告由德语系系主任宋健飞教授主持,邀请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张帆老师为各位师生解读这部作品。
张帆教授是我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人才”、“晨光学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兼任国家教材委外语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上海高层次人才计划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要职,其学术研究成果在我国德语界青年学者中出类拔萃。
张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浪漫主义女性诗学、中德文学关系等。对于《卢清德》(Lucinde)——这部作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先驱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Friedrich Schlegel)的重要代表作,张教授有着多年深入研究的宝贵经验。
报告中,张帆教授先从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源头讲起,为大家梳理了德国浪漫主义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通过历史、哲学、文学和社会等不同视角,阐释了浪漫主义相关的概念;然后以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奠基人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Friedrich Schlegel)的生平轨迹、相关著作、主要思想为线索,向大家生动地讲解了《卢清德》这部作品的深刻意义。报告融合浪漫主义自然哲学,援引褒贬不一的他人评价,借助丰富的文献资料,循序渐进地将这部毁誉参半的长篇小说所体现的浪漫主义女性诗学和作者的爱情观层层剥开,并予以画龙点睛的展示,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张教授的报告既充满理性哲思,又饱含浪漫诗意,讲述细腻入微,且张力无限。娓娓道来中,不经意间引领听众感受了经典的魅力,也激发了大家深入探索名作的热情。
报告后,德语系师生踊跃提问,大家分别从译本选词、概念解读、作品叙事手段、二元对立、读者视角、接受程度等多方面与张教授进行了探讨,张教师在细致诚恳地解答之余,还盛赞了德语系师生的研究视角,表示提问互动为她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