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历史的脚印,认识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是用脚步亲自丈量它。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曾在此居住,至今依然有众多建筑保留着时代的印迹,无言地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11月中旬,外语学院工会组织了“建筑阅读、人文行走”四史教育秋日游学活动,分为两期进行。
11月10日,主题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系列武康路人文之旅”的秋日游学活动在“上海的名片”武康大楼下拉开了帷幕。上海“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周培元副教授担任行走导师,带领外院的老师们边走边讲解,沿着武康大楼--意大利驻沪领事馆--黄兴旧居(世界社)--巴金故居--颜福庆旧居--谭垣旧居,一直抵达上海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丁香花园。
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14处,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居住在武康路上的名人有辛亥革命领袖黄兴、著名作家巴金、医界巨星颜福庆、留美建筑大师谭垣等。他们或投身革命,或潜心学问,或沉浮商海,塑造着上海甚至中国的历史。
如果说武康路幽静而高雅,那么复兴路就是新潮而文艺的。
11月12日,第二期人文行走选择了上海永不拓宽的马路--百年复兴路。老师们从复兴中路1331号黑石公寓出发,在梧桐掩映下一边欣赏沿路的历史建筑,一边聆听周老师讲解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
文创艺术园区黑石M+,法国文学翻译家周克希先生居住的克莱门公寓,聂耳雕塑公园,旧租界公董局总工程师白赛仲设计的公寓,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庄俊,著名散文家柯灵的故居等,无不展现着上海浓郁的多元文化景观。
在这个红的鲜艳、黄的明丽、绿的柔和秋天,漫步在上海滩最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街道上,走进上海的历史,触摸上海的文化印记,幸甚乐哉!